编者按
上周我市初三年进行了质检考试,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一次大检查,也是中考的"风向标"。学生用细腻的心灵,感性的灵魂,流畅的文笔记录下了,其中不乏高分作文。几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向小编极力推荐了几篇高分作文,与各位读者共赏。见报题目为编者所拟。
本次考试给出了两道题目,学生选择其中一个:(1)经历风雨,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幻;经历风雨,我们品尝了人世间的冷暖甘苦;经历风雨,让我们思索成长的奥秘;经历风雨,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……
请以"经历风雨"为题目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①根据题意,扣题作文。
②自选文体(诗歌除外),依照所选文体的要求作文。字数不少于500字。
(2)题目:让__放一天假
要求:①加上适当的词语,补足题目,扣题作文。
②自选自体(诗歌除外),依照所选文体的要求作文。字数不少于500字。
愿为泥土在风雨中奉献
金尚中学初三(7)班 王玲月
花飞花谢花满天,落英缤纷,归于尘土,惟有泥土怜惜。泥土,经历了风雨,为万物提供了养分,润足了万物。泥土,更是许多人的归宿。
捧一抔泥土,经历风雨的他在赶着牧羊,他说——愿为泥土。
千百年前,他曾经豪情壮胆,出征打仗,他也曾对人生无奈地进行感叹。就在那一天,他受任出征,想击退那每每侵犯国土的匈奴。他奋勇杀敌,怀着那爱国之心在战场上。但天不如人愿,他败了,被匈奴人流放到那看不见家乡的荒凉土地上,拿着羊鞭躯赶牧羊。
他是苏武。悠悠岁月,历尽多少冷暖;滚滚浪花,淘尽多少英雄,但伟人之风永存。他曾经在败兵时想要自杀,但未成。在被流放时,他想起了过去的风风雨雨。
即使在这片土地中,他被困在里面,他的心却早在自己国土上荡漾;即使他无法再为国出力,他的心也在默默祝福国家能打败敌人;即使他的爱国之心无人晓,他仍用这种情感继续着生命。
经历风雨的他,把祖国当成那美丽的花儿,他宁为泥土,守护花儿,成为花的归宿,也继续滋润花。
他的眼睛深邃,望着远方。风雨中,他走出,甘为泥土。
踏着土壤,在山路中走,经历风雨,他说——愿为泥土。
一人一马,在崎岖山路中行走,显得那样凄清。他的额头皱纹条条,愈显深刻。他要赶路,要把自己手中一摞摞可以带给他人快乐的信送到指定地方。不管风雨,他仍在行走。他并不愁。他说,愿为泥土,每当看见收信人那样高兴,拿着信念了又念,他的心也跟着快乐。他是王顺友(感动中国人物),经历了风雨,他只说一句愿为泥土。他并没有那瑰丽的外表,但却有着弥足珍贵的奉献之心。泥土,让他有了归宿,也让那山里的人有了归宿。
他经历风雨,终于领悟了人生。风雨让他宁为泥土,感动亿万中国人。
每个人都会经历风雨,有的人被风雨击退而沉沦,但有的人在风雨中领悟,活出了精彩的人生。
巴金,经历风雨,他说愿为泥土。让许多人把脚印留下在他的文章中。
鲁迅说,他愿为泥土,俯首甘为孺子牛,即使再大风雨,也阻止不了。
青藏铁路工作人员说,经历风雨,甘为泥土;可可西里守护者说,风雨再大,我们愿为泥土;边疆守卫说,风雨我们经历了,没有什么!我们愿为泥土!
生命铸就了一个人,风雨磨炼了一个人。经历风雨、那愿为泥土的人最美。
指导老师胡美如简评
这篇文章立意较高,能够从历史的高度,从哲理的高度,含蓄的赞扬了“经历风雨”却坚持奉献的伟大精神。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,文章语言流畅,少了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,多了鲜活的灵性、灵气,更加耐人品读,取得了启人心智、发人深思的表达效果;而比喻、排比、反问句的运用,又使全篇文采斐然。